在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桃乡那敏村种桑养蚕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那敏村的致富带头人陆华森正在蚕苗养殖车间忙绿着。车间里喂养、调温、消毒一组3人的蚕苗哺育人员,都规范好口罩,间隔好距离,有序地开展着蚕苗的哺育工作。
“往年哺育蚕苗一个车间十几号人,现在只能分人分组开展。”陆华森说,现在桑叶已长有一尺多高,到3月中旬农户就可以领取蚕苗养殖。
“农户种植玉米、水稻,只能填饱肚子,谈不上挣钱。”陆华森直言,养蚕两个星期就可以见到收入,一张蚕苗生产出的蚕茧有近2000元的收入。
驻村第一书记莫羡高介绍,2016年,陆华森在那敏村成立了广西巴马尚鑫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购、供应成员所需的生产资料,对成员进行新技术、新品种的技术培训,组织成员种桑养蚕和收购销售蚕茧来帮助成员实现增收。2019年,合作社共发放蚕苗8批900张,出售蚕茧达3.6万公斤,产值约180万元,带动了100户农户种桑养蚕实现增收。
“今年因为疫情,村里种桑养蚕的农户增加了,县里加大农村产业奖补力度,我们合作社也抓住机遇扩大规模,种植了12亩的桑叶地,计划培育1100张蚕苗,现在已有150户农户加入到合作社。”陆华森说。
“我们通过推广优良杂交桑品种,保障蚕桑良种安全足量供给,减少农户的养殖成本,鼓励农户发展种桑养蚕产业。为贫困户种桑养蚕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发展,我们还成立蚕桑科技专家服务队,深入贫困户家开展示范培训服务。”陆华森说。
莫羡高介绍,那敏村2015年精准识别共有贫困户213户873人,贫困发生率16.63%。几年来,那敏村充分利用闲置的荒地,通过农户自种自养自销和“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帮扶模式发展蚕桑扶贫产业,让全村180户农户种桑养蚕实现增收,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为1.70%。
桑蚕扶贫产业具有“短、平、快”的收入优势。巴马县10个乡镇通过盘活闲置的荒地,大力发展特色桑蚕产业,利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帮扶模式,把荒地变成财富,让在家的贫困户有产业有收入能脱贫不返贫。目前,该县共有2000多户农户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累计种植桑叶约17100亩。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更改或删除。
联系人:杨经理
手 机:13912652341
邮 箱:34331943@qq.com
公 司:昆山市英杰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
地 址:江苏省昆山市新南中路567号双星叠座A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