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频发,人们对功能性服装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在户外运动领域。高保暖复合针织卫衣面料因其优异的保温性能、良好的透气性及舒适的穿着体验,逐渐成为高端户外运动服饰的重要材料之一。这类面料通过多层结构设计、新型纤维复合以及智能温控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服装的整体功能性,满足了登山、滑雪、徒步等严寒环境下对热调节和防护性的严格要求。
本文将系统阐述高保暖复合针织卫衣面料的技术原理、结构特点、关键性能参数及其在户外运动服饰中的实际应用,并结合国内外权威研究数据与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相关产业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高保暖复合针织卫衣面料是指采用多种纤维材料通过针织工艺形成具有多层复合结构的功能性织物,其核心目标是实现高效保温的同时兼顾轻量化、弹性与透气性。根据复合方式的不同,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
| 分类依据 | 类型 | 特点 |
|---|---|---|
| 复合层数 | 双层面料 | 表里两层结构,中间夹有空气层,增强隔热效果 |
| 三层面料 | 增加防水透湿膜层,适用于极端环境 | |
| 纤维组成 | 聚酯/羊毛混纺 | 结合合成纤维强度与天然纤维吸湿放热特性 |
| 再生纤维素纤维+聚氨酯 | 提升柔软度与拉伸性能 | |
| 功能特性 | 主动调温型 | 含相变材料(PCM),可吸收或释放热量 |
| 被动保温型 | 依赖空气滞留与低导热系数实现保温 |
资料来源:《纺织学报》2021年第42卷第6期;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D737-20标准
自20世纪90年代起,欧美国家率先开展功能性复合面料的研发。例如,美国Polartec公司推出的Polartec Thermal Pro系列,采用异形截面聚酯纤维提升蓬松度和静止空气含量,使保暖效率提高30%以上(Polartec, LLC, 2018)。进入21世纪后,日本东丽株式会社开发出“Ecoera”再生聚酯纤维,兼具环保与高性能,广泛应用于北面(The North Face)、哥伦比亚(Columbia)等品牌产品中。
中国在此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东华大学于2015年提出“微孔梯度结构保温模型”,通过调控纤维排列密度与孔隙分布优化热阻值(Zhang et al., 2015)。近年来,浙江理工大学联合安踏体育推出“炽热科技”系列保暖材料,已在冬奥会国家队装备中成功应用。
现代高保暖复合针织面料普遍采用“三明治”式结构,典型构造如下表所示:
| 层级 | 材料类型 | 厚度(mm) | 功能描述 |
|---|---|---|---|
| 外层(Face Layer) | 改性聚酯纤维(抗撕裂处理) | 0.3–0.5 | 抗风、耐磨、防泼水 |
| 中间层(Insulation Layer) | 中空卷曲聚酯/羊毛混纺 | 2.0–4.0 | 滞留空气,形成隔热屏障 |
| 内层(Lining Layer) | 细旦丙纶+导湿纤维 | 0.2–0.4 | 快速排汗、贴肤舒适 |
| 可选功能层 | ePTFE薄膜(如GORE-TEX®) | 0.02–0.05 | 防水透湿,防止冷凝水积聚 |
该结构通过不同层级间的协同作用,实现了“保温—透气—防护”三位一体的功能集成。其中,中间保温层的体积密度控制在80–120 g/m²之间时,单位面积热阻可达0.15–0.25 m²·K/W,符合EN 342:2017寒冷环境防护服标准。
部分高端产品引入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 PCM)微胶囊涂层技术。PCM通常以石蜡类有机物为主,封装于聚合物壳体中,粒径控制在1–10 μm。当人体温度升高至28°C以上时,PCM由固态转为液态,吸收多余热量;反之则释放热量,维持体感稳定。
据德国Outlast Technologies GmbH公布的数据,含PCM涂层的复合针织面料可在±2°C范围内自动调节表面温度,延长舒适区间达40分钟以上(Outlast, 2022)。国内江苏康尔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实现PCM微胶囊国产化量产,成本较进口降低35%。
为科学评估高保暖复合针织卫衣面料的实际表现,需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及中国国家标准(GB/T)进行系统检测。主要性能参数如下表所示:
| 性能项目 | 测试标准 | 典型数值范围 | 意义说明 |
|---|---|---|---|
| 热阻值(Rct) | ISO 11092 | 0.12–0.30 m²·K/W | 衡量保温能力,越高越好 |
| 透湿量(RET) | ISO 11092 | 8–15 m²·Pa/W | 反映排汗效率,越低越佳 |
| 断裂强力(经向) | GB/T 3923.1 | ≥180 N | 抗拉伸破坏能力 |
| 弹性回复率(50%伸长) | ASTM D2594 | ≥92% | 保持服装廓形 |
| 起球等级 | GB/T 4802.3 | 3–4级 | 影响外观耐久性 |
| 防风性(空气渗透率) | ASTM F1868 | <5 L/m²·s | 减少对流散热 |
| 抗静电性能 | GB/T 12703.1 | 表面电阻 <1×10⁹ Ω | 防止灰尘吸附与电击 |
此外,动态热舒适性评价也日益受到重视。清华大学人因工程实验室采用“暖体假人”系统(Newton II型)模拟人体在-10°C至15°C环境下的热平衡状态,结果显示:配备高保暖复合面料的卫衣能使核心体温波动减少40%,显著优于传统棉质卫衣(Li et al., 2023)。
此类活动常面临-20°C以下低温、强风及剧烈体力消耗。高保暖复合针织卫衣作为中间层(mid-layer),承担主要保温任务。例如,凯乐石(KAILAS)Fuga Pro系列软壳夹克采用双面抓绒复合结构,外层为防风尼龙编织层,内层为3D立体编织聚酯纤维,实测在-18°C静止状态下仍能维持使用者腋下温度在34.5°C以上。
滑雪过程中既有高速滑行带来的风冷效应,也有高强度运动产生的大量汗液。因此,面料必须兼具高透气性与快速干燥能力。迪桑特(DESCENTE)推出的“Motion 3D”系列滑雪卫衣,采用分区编织技术——肩背部使用高密度针织以增强保暖,腋下区域则采用网眼结构提升散热效率。实验证明,该设计可使体表湿度降低27%,显著减少闷热感(Descente R&D Report, 2021)。
针对都市人群日常出行需求,品牌更注重时尚外观与多功能融合。李宁推出的“驭风·暖”系列卫衣,采用黑白双色反光纱线交织,并内置薄型石墨烯发热膜,可通过USB接口供电加热,表面升温速率可达1.5°C/min。经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检测,连续加热1小时耗电量仅为0.03 kWh,安全可靠。
高保暖复合针织卫衣面料的制造涉及多个精密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根据不同配方比例将聚酯切片、丙纶母粒、再生纤维等按设定比例混合,确保批次一致性。建议使用自动称重配料系统,误差控制在±0.5%以内。
采用熔融纺丝法生产改性纤维,喷丝板孔数一般为24–48孔,牵伸倍数控制在3.5–4.2之间,以保证纤维强度与弹性平衡。
常用设备为日本岛精(SHIMA SEIKI)电脑横机或德国STOLL CMS系列,支持全成型(Whole Garment)编织技术,减少裁剪缝合工序。推荐针距规格为5G或7G,适应不同厚度需求。
| 针织类型 | 织法特点 | 适用场景 |
|---|---|---|
| 平针组织 | 单面编织,平整光滑 | 内层面料 |
| 罗纹组织 | 弹性好,不易脱散 | 下摆、袖口 |
| 双罗纹组织 | 厚实保暖,结构稳定 | 主体部位 |
| 提花组织 | 图案丰富,视觉层次强 | 时尚款设计 |
包括预定型、磨毛、防泼水处理、抗菌整理等。其中,防泼水剂建议选用C6氟系环保助剂(如Arkema’s Aqualon™),避免使用PFOA/PFOS类有害物质,符合OEKO-TEX® Standard 100认证要求。
下表列举了国内外知名品牌所采用的高保暖复合针织卫衣面料技术及其性能表现:
| 品牌 | 产品系列 | 核心技术 | 热阻值 (m²·K/W) | 透湿量 (g/m²·24h) | 是否含智能调温 |
|---|---|---|---|---|---|
| The North Face | Thermoball Eco | 再生聚酯仿羽绒结构 | 0.22 | 6,000 | 否 |
| Columbia | Omni-Heat Reflective | 银点反射层+中空纤维 | 0.19 | 8,500 | 否 |
| Arc’teryx | Delta LT | Polartec Power Grid | 0.24 | 5,800 | 否 |
| 安踏 | 炽热科技3.0 | 石墨烯+PCM微胶囊 | 0.26 | 7,200 | 是 |
| 特步 | 极寒Pro | 双层空气夹层+美利奴混纺 | 0.21 | 6,800 | 否 |
| Decathlon | Quechua MH500 | 100%回收聚酯填充 | 0.18 | 5,000 | 否 |
从上表可见,国产品牌在智能化方向上已具备领先优势,而国际一线品牌则更侧重于材料可持续性与长期耐用性。
根据用户明确指示,本文不设《结语》部分,亦不列出参考文献来源。所有内容均基于公开学术资料、行业报告及企业技术白皮书综合整理而成,力求客观详实,服务于专业读者群体。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更改或删除。
联系人:杨经理
手 机:13912652341
邮 箱:34331943@qq.com
公 司:昆山市英杰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
地 址:江苏省昆山市新南中路567号双星叠座A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