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服装产业兴起威胁亚洲地位
欢迎光临~昆山市英杰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0512-55230820

公司新闻

非洲服装产业兴起威胁亚洲地位

  2014对于亚洲纺织行业来说是动荡的一年——中国工人工资猛涨、柬埔寨工人暴动、孟加拉国的工厂坍塌等,这些负面新闻使得亚洲纺织行业略略成为头条,也反映了远东的纺织行业正在进入转型期。

  从《海湾时报》近日的报道中获悉,中国不再是廉价的制衣国家,因为在沿海地区的主要服装产业中心,工人的工资大约每月500美元,内陆地区则是250美元,所以近年来外国的服装零售商们已经把工厂转移到了孟加拉和缅甸。孟加拉的服装产业已经发展到250亿美元,雇佣了440万工人。缅甸则是55亿美元,提供了65万的就业机会。

  但是在这些廉价的制衣国家,工人们开始反抗以争取更高的工资。缅甸在经过劳资纠纷后,把工人的月薪提高到68美元,增长了77%。2014年11月,孟加拉劳工部把制衣工人的低月薪提高到128美元,增加了75美元,月薪几乎是缅甸的两倍。

  对于从这些国家采购的全球服装行业巨头们来说(例如:H&M、Inditex和沃尔玛),这些国家工人薪资的微涨对整个业务模式增长是微乎其微的,因为包括市场营销、运输、销售、关税和税收各项费用,它们在整个生产成本中仅占2%到3%。工资的上涨使得当地的服装企业利润进一步缩水。

  然而,这些服装零售商们已经找到了取代亚洲成为生产中心的地区。H&M、Tesco和Primark已经开始从埃塞俄比亚采购,因为该国没有低月薪限制,对于不熟练的工人,月薪仅仅是35到40美元,明显比缅甸的低很多。这些外国服装商们在非洲国家非常受欢迎,他们也因当地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和能源获利颇多。肯尼亚的服装产业也正在发展,虽然该国的月薪大约120美元,但政府以丰富的奖励吸引这些外商。

  有观察家说东非国家有望取代东亚成为服装生产中心。与东亚相比,东非国家除了劳动力廉价以外,把服装运输到欧洲或美国的费用更低。此外,2000年非洲国家与美国签订了特殊贸易协定,美国服装进入非洲市场是免税的。随着非洲当地棉花产业的发展,可以采购本地资源进一步降低成本。

AAA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有些文章部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更改或删除。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关闭
二维码